一款遊戲,一道紅線
2025年6月,手機遊戲《逆統戰:烽火》在香港被封鎖,成為首款因《國家安全法》被禁的遊戲。本互動分析將深入探討事件的起因、法律依據、造成的影響,以及其在香港日益收緊的數位環境中所代表的意義。
爭議核心:一場數位世界中的政治對抗
《逆統戰》的設計初衷與香港當局的國家安全考量產生了直接衝突。遊戲的內容被一方視為政治表達,卻被另一方定義為煽動顛覆。本節將對比雙方的立場,揭示這場爭議的本質。
遊戲方:《逆統戰:烽火》
由台灣團隊ESC Taiwan開發,核心玩法是玩家選擇代表中國共產黨的「紅軍」,或由台、港、藏、維等組成的「革命軍」進行對抗。
-
✓
目標:「革命軍」的目標是推翻共產政權。
-
✓
敏感元素:包含扮演「香港臨時政府」、角色服裝印有「光復香港」字樣。
-
✓
開發者聲明:遊戲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任何相似之處均為「有意為之」。
港府方:國家安全指控
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指控該遊戲內容觸犯《香港國安法》,構成嚴重國家安全威脅。
-
✗
指控一:宣揚「台獨」、「港獨」等分裂國家思想。
-
✗
指控二:鼓吹武裝革命,意圖推翻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制度。
-
✗
指控三:煽動對中央及特區政府的仇恨。
禁令解析:法律依據與執法時間線
香港當局的封鎖行動並非任意而為,而是基於《國安法》及其相關條例的具體條文。透過互動式卡片了解其法律基礎,並透過時間線回顧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。
法律「紅線」
《國安法》第21條:煽動分裂國家罪
《國安法》第23條: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
《維護國安條例》第24條:煽動意圖刊物罪
《國安法》第43條實施細則
點擊卡片查看詳情
執法時間線
2025年4月5日
《逆統戰:烽火》正式發布。
2025年6月10日
香港警方國安處發出警告,指控遊戲危害國安。
2025年6月11日
遊戲從香港地區的Apple App Store下架。
2025年6月17日
行政長官李家超重申禁令,遊戲官網在港無法訪問。
連鎖反應:審查下的「意外」與恐懼
禁令引發了一系列複雜且矛盾的反應。一方面,它無意中為遊戲帶來了巨大的國際關注度;另一方面,它在本地社群中製造了實實在在的恐懼,形成了強烈的寒蟬效應。
史翠珊效應:禁令變相宣傳
官方禁令發出後,遊戲的搜尋熱度與下載量不減反增,完美詮釋了「史翠珊效應」。
「謝丞相賜箭。」
「太荒謬了,但也反映了威權對自由的深層恐懼。」
一些本地玩家群組在禁令後迅速清理聊天記錄,以求自保。
大局背景:香港的數位圍城
《逆統戰》被禁並非孤立事件,而是香港自2020年《國安法》實施以來,網路自由持續收緊趨勢的一部分。從新聞網站到抗爭歌曲,審查的範圍不斷擴大,香港正逐步走向「數位一國兩制」。
香港編年史
起底網站
台灣民進黨官網
政治網站
六四記憶博物館
歷史檔案
《願榮光歸香港》
抗爭歌曲
TikTok
社交平台 (撤出)
《辛普森家庭》
特定劇集
常用審查技術
香港所採用的網路封鎖技術與中國大陸的「防火牆」日益相似。
結論:數位紅線下的未來
對《逆統戰:烽火》的禁令不僅僅是封鎖一款遊戲,它是一個標誌性事件,確立了國安法在數位創意領域的權威。此舉加劇了香港網路環境與中國大陸的趨同,對言論自由、創意產業和香港作為國際中心的地位構成了深遠挑戰。在不斷擴大的「紅線」之下,創作者、企業和普通市民都面臨著一個日益不確定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