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年齡歧視到世代團結
年齡歧視不僅是社會偏見,更是一場公共衛生與經濟危機。讓我們共同探索問題、了解其深遠影響,並採取行動,建立一個不分年齡、共融共榮的社會。
50%
的全球人口對老年人持有年齡歧視態度。
-7.5 年
因內化年齡歧視,壽命可能縮短的年數。
$63B
美國每年因年齡歧視產生的額外醫療支出。
解構問題:什麼是年齡歧視?
年齡歧視是一種複雜且普遍的社會現象,它透過我們的思想、感受和行為,在不同層面上對個人和社會造成傷害。了解其結構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。
三重威脅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,年齡歧視由三個相互關聯的維度構成:
-
1
刻板印象 (我們的想法)
對老年人持有普遍但往往不實的負面看法,如認為他們體弱、健忘或抗拒改變。
-
2
偏見 (我們的感受)
由刻板印象引發的負面情緒和態度,導致不尊重或排斥的行為。
-
3
歧視 (我們的行為)
將負面想法和感受轉化為實際行動,從個人言行到系統性政策,對特定年齡群體造成不利。
三個運作層面
年齡歧視在社會中以三種不同但相互交織的方式運作:
制度性歧視
深植於法律、政策與社會慣例中的系統性偏見,如醫療資源分配或就業機會的年齡限制。
人際間歧視
在日常互動中表現出來的歧視,如帶有年齡偏見的笑話、稱謂或將長者排除在對話之外。
內化的歧視
個人吸收了社會對其年齡群體的負面刻板印象,並將其應用於自身,導致自我設限。
衝擊與代價:一場無聲的危機
年齡歧視的後果是真實且可測量的,它嚴重影響個人健康、社會福祉和整體經濟。這不僅是社會公平問題,更是攸關存亡的公共衛生議題。
年齡歧視在生理健康、心理健康、社會福祉和經濟層面造成多面向的衝擊。
三大支柱解方:建構高齡友善的未來
對抗年齡歧視需要一個全面性的戰略。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三大實證支柱:政策與法律、教育與敘事、以及世代連結。這三者相輔相成,共同構築一個和諧共融的社會。
支柱一:政策與法律 — 建立制度性防護網
強而有力的法律是反歧視的基石,而積極的政策則能主動塑造一個高齡友善的環境。這不僅是禁止負面行為,更是推動正面改變。
世界衛生組織「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」
這是一個全面的框架,指導城市規劃如何滿足各年齡層居民的需求。將滑鼠懸停在圖示上以了解更多。
行動藍圖:您的角色
建構和諧的跨世代社會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。選擇您的角色,看看您可以如何做出貢獻。
強化法律與政策
全面審查並加強反年齡歧視法規,強制公共政策進行「世代影響評估」,並採納高齡友善城市框架。
提供資金支持
優先資助世代連結的「基礎設施」(如協調員),並支持遵循最佳實踐的數位共融計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