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節:全球貨幣的拉鋸戰
在浮動匯率制度下(如日圓、歐元),多種力量決定著貨幣的升跌。這些因素是理解全球貨幣動態的關鍵。
📉
較低利率
回報率較低,削弱了對外國資本的吸引力,引發資本外流。
🔥
較高通脹
侵蝕購買力,降低出口競爭力,減少對該貨幣的需求。
🏛️
經濟疲弱
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會削弱投資者信心,阻礙投資。
🌪️
政治風險
不確定性會引發資本外逃,尋求更安全的資產。
第二節:香港的獨特之處:聯繫匯率制度
與浮動匯率不同,港元採用聯繫匯率制度(LERS),這是一種嚴格的貨幣發行局制度。它的目標是穩定,而非浮動。
浮動匯率(如:日圓)
市場力量(供求)
⬇
決定匯率自由浮動
⬇
結果:匯率波動
聯繫匯率(港元)
港元與美元掛鈎
⬇
匯率鎖定在 7.75 - 7.85 區間
⬇
結果:匯率穩定
第三節:壓力來源:港元套息交易
近期港元「貶值」的壓力,主要並非源於經濟基本面,而是由港元與美元之間的息差驅動的「套息交易」活動。
套息交易四部曲
-
1借入港元:交易者以較低的香港銀行同業拆息(HIBOR)借入港元資金。
-
2兌換美元:在市場上拋售港元,買入美元。這個操作直接增加了港元的供應,對其匯率構成下行壓力。
-
3投資美元:將換來的美元投資於收益率更高的美國資產(如美國國債)。
-
4賺取息差:從港元與美元之間顯著的利率差距中獲利。
第四節:系統反擊:自動調節機制
當套息交易將港元推至7.85的弱方兌換保證水平時,聯繫匯率制度的內置防禦機制便會啟動。這並非系統失靈,而是系統正在正常運作。
港元匯率觸及 7.85 弱方水平
⬇
金管局入市干預,
買入港元,賣出美元
⬇
銀行體系總結餘
(流動性)減少
⬇
港元利率 (HIBOR)
被推高
⬇
套息交易利潤空間收窄,
壓力緩解
第五節:經濟體檢:香港的基本面穩固嗎?
數據顯示,香港經濟基本面依然強勁。這強化了港元壓力主要來自技術性套利,而非根本性問題的結論。
實質GDP增長 (年增率)
經常帳戶盈餘 (2025年第一季)
+1,252
億港元
反映香港從對外貿易及投資中賺取的收入遠超支出,為港元提供強大支持。
第六節:終極後盾:香港的外匯儲備
聯繫匯率制度的信譽,最終建基於香港龐大的外匯儲備。這筆儲備為金管局提供了無可置疑的能力來抵禦任何衝擊。
官方外匯儲備資產 (2025年6月)
4,319億
美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