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全球大流行的未解之謎

一份關於COVID-19死亡人數、病毒起源與未竟調查的互動式分析報告。本頁面將帶您探索疫情背後的驚人數據、充滿爭議的科學假說,以及因政治角力而陷入僵局的溯源之路。

1. 量化沉重的人類代價

官方統計數字僅是冰山一角。「超額死亡」數據揭示了這場全球悲劇更為真實且驚人的規模,並暴露了其在全球範圍內深刻的不平等。

官方報告 vs. 真實衝擊

超額死亡負擔:收入水平的差異

地理分佈的極度集中

84% 的超額死亡集中在東南亞、歐洲和美洲,而約 68% 僅發生在全球10個國家。

2. 起源之爭:自然溢出或實驗室洩漏?

病毒從何而來?科學界的主流意見與揮之不去的質疑形成了兩大對立假說。點擊下方按鈕,互動比較雙方的核心論點、證據與弱點。

疫情早期關鍵時間線

2019年12月1日

首位已知症狀患者出現,但與華南海鮮市場無關聯。

2019年12月31日

中國首次向WHO通報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。

2020年1月1日

武漢政府下令關閉華南海鮮批發市場。

2020年1月20日

中國官方首次公開確認病毒存在「人傳人」證據。

3. 未竟的調查:政治如何癱瘓科學

尋找答案的努力,從一開始就因數據不透明而受阻,並最終演變為地緣政治的角力場,使科學調查陷入停滯。一個確切的答案至今仍然遙不可及。

🌐世界衛生組織 (WHO) 的艱難探索

2021年初的聯合調查因中方限制而廣受批評,其「極不可能實驗室洩漏」的結論隨後被總幹事本人認為是「過早的」。後續成立的SAGO專家組也因無法進入中國進行有意義的調查而陷入困境。

🇺🇸美國情報界的內部分裂

美國情報界未能達成共識。FBI和能源部以「中」或「低」度信心認為實驗室洩漏可能性更大,而其他多個機構則傾向於自然起源,或認為證據不足以判斷。各方均承認沒有「確鑿證據」。

🇨🇳⚔️🇺🇸地緣政治的僵局

溯源問題迅速淪為中美對抗的代理戰場。美國指責中國掩蓋真相,中國則反斥其為「政治病毒」和抹黑。這種敵對氛圍使得任何基於科學的合作都變得不可能,調查實質上已完全停滯。

結論與未來展望

這次疫情暴露了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的脆弱性。為避免重蹈覆轍,國際社會必須從慘痛的教訓中汲取經驗。

強化WHO權威

賦予WHO在未來疫情爆發時進行快速、獨立調查的權力。

建立數據透明機制

強制要求各國在疫情爆發時立即分享流行病學數據。

監管高風險研究

建立全球框架,監管高風險病毒學研究,確保生物安全。

科學與政治脫鉤

重新致力於全球合作,而非對抗,以應對未來的公共衛生危機。